法律讲堂
新收案件-生命健康权纠纷
原告:钟某某 被告:焦某某 案由:生命健康权纠纷 案情介绍: 原告系某酒店大堂经理。2016年2月9日,原告一如既往地正常上班,被告系酒店客人,被告醉酒后大呼小叫,因房门打不开遂大声嚷叫,服务员前来劝诫,被告遂挥舞拳头佯装要打架,原告走上前来劝架,被被告一拳打翻在地。造成被告面部红肿,眼睛充血,消肿后脸色乌青,遂在家养伤,一个月未上班。由于治疗花去住院费7000左右,来回打的花去1000元左右,还产生误工费、营养费等损失。原告遂将被告诉至法院。more>
看了这个,你还敢劝酒么?
更新时间:2016-06-12 11:02:59 点击数:1716
在俗称“最严交规”的实施下,大家都知道饮酒驾车,罚款1000元到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醉酒驾车,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等一系列规定,并将其烂熟于心。但是,对于酒后乘坐醉驾者驾驶的车辆发生事故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劝酒者劝酒后致使发生交通事故,劝酒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借车人酒驾酿车祸,出借人是否承担连带责任呢?一起看看。
90后打工仔刘洋(化名)在北京从事物流工作。2012年6月初,忙碌了一天的他与几个同事相约到一家酒馆小聚。由于大家都是年轻人,半个小时不到,五六瓶啤酒外加一瓶白酒就下肚了。一直到晚上凌晨,喝得东倒西歪的刘洋和同事们才踉踉跄跄地从酒馆出来。由于顺路,刘洋便搭了喝得醉醺醺的同事小苑的顺风车。孰知,车行至京良高速路口时,小苑一个不小心,小轿车就和前方行驶的一辆大货车“亲密接触”了一下。一上车就睡得昏沉沉的刘洋,在两车碰撞过程中,脑袋直接撞上了前方的挡风玻璃,造成颅骨骨折、腹腔积液、多根肋骨骨折、肝破裂。
为了看病,刘洋两个月没有去上班,且花费了几万元的医药费。为此,他把同事小苑、货车司机徐某、保险公司一起诉至法院,要求三方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货车司机徐某辩称,刘洋受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自愿乘坐小苑醉酒驾驶的车辆超速行驶,而且未系安全带,自己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小苑也认为刘洋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乘坐自己醉驾驾驶的车辆,应该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
房山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洋在此次交通事故中产生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小苑与徐某在责任范围内按比例分担。刘洋作为乘车人,虽然不承担此次交通事故的责任,但其明知小苑酒后驾车而乘坐该车辆,对其自身损害后果的发生亦有过错,且其无偿搭乘小苑驾驶的车辆,故应适当减轻小苑的赔偿责任。根据本案的案情,本院酌定小苑承担应承担责任的70%。据此,法院依法做出了判决。
本案原告刘洋在与被告小苑一起饮完了酒即乘坐小苑驾驶的机动车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其人身遭受损害,小苑能否要求减轻自身的赔偿责任,这是一个比较值得研究的问题。
刘洋明知小苑饮了酒而仍乘坐其驾驶的小客车,造成自身损害后果,这在侵权行为法理论上属于一个什么问题?
法官认为,刘洋明知小苑酒后驾车而乘坐的行为,属于“受害人自愿承担风险”,即某人意识到某种危险的存在,自愿地选择面对危险,并且表明免除被告的注意义务,这就是自愿承担风险,机动车是高速运输工具,行驶中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因此,法律对驾驶人的要求极为严格,禁止驾驶人酒后驾车。因为,驾驶人一旦饮酒,尤其过量饮酒,就会导致神志不清,驾驶能力减弱,其驾驶车辆更具有危险性。原告刘洋与被告小苑一起饮了酒,自然知道其饮过酒,驾驶机动车非常有危险,但其仍乘坐,这说明了刘洋自愿承担小苑酒后驾车的风险。因此,出事后造成自身损失后,刘洋需要承担部分责任,从而减轻小苑的赔偿责任。据此,法院判决刘洋自担30%的民事责任。